4月23日,一年一度的“西华国际日”活动以国旗巡游拉开序幕,今年活动新增加的“中华文化进课堂”项目,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,将汉字文化、中华美食、中国风土人情介绍,剪纸、盘扣、脸谱、皮影戏实践等引入国际学生课堂,引起了西华国际学校学生们的浓厚兴趣。
位于青浦区徐泾镇的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办至今已逾15年,目前全校师生近千名,分别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,因为世界文化和语言的多元融合而有“小联合国”之称。而“西华国际日”不仅是该校一项传统文化品牌,也是徐泾镇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特色项目,通过这一平台,市级非遗“徐泾汤炒”、区级非遗“徐泾江南丝竹”等中华传统文化集中亮相,共同为师生、家长以及周边百姓带来世界人文风俗、表演艺术、音乐美食、手工艺品的分享和体验。
而今年的“西华国际日”被赋予了更多新时代内涵。当天,青浦区委宣传部、徐泾镇党委、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、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式签署四方合作共建协议。一方面,依托青浦区“江南文化研究院基地”等推出研学路线,邀请国际生、留学生“打卡”江南文化;另一方面,由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重点打造的“中华文化小讲堂”正式在西华开课,同步启动两校教师研讨沙龙、学生实习教学等,传播和交流中华文化同时,实现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;同时,徐泾镇“中外文化交流”“非遗项目”“社区文化”等方面也将深化协同合作,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打造“教育实践基地”,推出“江南文化”外宣品牌、“非遗项目”特色品牌、“教师沙龙”研学品牌等特色内容。
现场活动环节,“中华文化小讲堂”第一课《千古民居?中国魅力》正式开课,来自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授课老师方正介绍说,课程主要包括中华特色民居介绍和民居模型拼装实践两部分内容。着重介绍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民居,包括北京四合院、陕西窑洞、徽派建筑和福建土楼。现场还有民居模型拼装,可以在动手过程中形成更加生动具体的印象,激发同学们对中华民居文化的兴趣。
江南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,是长三角区域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共有的精神家园。当前,青浦正在打造江南文化示范区,而此次“四方战略协议”的签订是深化文教融合的有益尝试,通过区域文化、教育优质资源的“叠加”,实现中外校际交流和区域联动发展的“倍乘”。
作者:薄小波
编辑:史博臻
责任编辑:张懿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文章来源:《国际公关》 网址: http://www.gjgg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423/793.html